找到相关内容1752篇,用时6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沈宗霖:〈生生、死死、生死:试论晚明士人面对生死的态度与方法〉

    由内圣而外王的成德之学,为根本的显达之理路。然而,在王阳明逝去后的心学思想,却不同于以往而有著根本的变易──即是从传统儒家的内圣外王并重、新儒家的重内圣而轻外王思想到强调以“生死”为首务的晚明特殊思潮之转化。  以下,本文便欲处理晚明时期,王阳明后学自王氏“致良知”之学所开出强调以“生死”学说为底蕴的基本意涵。  根据牟宗三(1909-1995)先生的说法,先秦儒学当中,孔、孟、荀三人的思考...

    沈宗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870753.html
  • 印光法师答: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

    ,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回,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是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佛之慈悲誓愿,正为未断惑者无由生死,特设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特别法门。俾凡有心者能修。...

    印光法师

    印光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215611063.html
  • 印光法师答: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悟。即是真悟,去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

    印光大师

    净土

    http://www.fjdh.cn/fjask/2007/09/21100817457.html
  • 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悟,去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5253805.html
  • 南山海上观音释义

    符合佛教教义,体现观音无缘之慈和同体之悲的大慈大悲形象;又应信息时代之变,具备当今美学、建筑学、雕塑学、佛像艺术、科学技术的时代特色。当人类建设之机,于末法世,教人在生活中生死生死在生活中,于...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自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达自在,又能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右边为手持念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51356080.html
  • 南海海上观音--观音圣像释义

    既符合佛教教义,体现观音无缘之慈和同体之悲的大慈大悲形象;又应信息时代之变,具备当今美学、建筑学、雕塑学、佛像艺术、科学技术的时代特色。当人类建设之机,于末法世,教人在生活中生死生死在生活中,...体现。正面为手持经箧观音,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经箧代表六百卷般若经,表示观音“自度度人,智悲双运”,既能自利,观理事无碍之境而达自在,又能利他,观一切众生之机而化度自在,以般若启众生智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23366929.html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八]:不教悔罪戒

    三恶道,因为业障太重,难以见佛闻法;北俱卢洲人福分很大,但无佛法,不能生死;无想天是外道所生的地方,也无佛法,不能生死;盲聋喑哑,不能见佛闻法;世智辩聪,仗著小聪明,不信佛法,甚至还毁谤佛法;生在...

    圣一法师讲述

    |菩萨戒|忏悔|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05284488852.html
  • 印祖所说,示在家居士佛七章程。

    菩萨,约断惑,与小乘初果相同。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超越初果千万亿亿倍。直至六信后心,断思惑尽,则证七信。此位菩萨,方生死生脱死。岂易言哉。是知仗自力生死之难,难如登天矣。六信位菩萨,尚不能...不可不慎。 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与佛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迥然不同。何以故,...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20333391025.html
  • 《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四个殊胜

    成佛的唯一教法即是佛经。因为只有佛一个人,真正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告诉我们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没有一丝毫的错误。现在有些佛教徒,甚至佛学家,认为儒释道三无差别,依儒道亦可生死、成佛,真是错谬之极。若彼等皆可生死、成佛,何需释迦本师降生、说法?彼等尚且不知何者为生死之根本,如何生死?如《佛本行集经》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故应知,唯有...

    曲世宇

    |菩提道次第|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152822512.html
  • 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

    一、往生成佛要一心不乱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生死以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为度娑婆世界众生生死而成佛这一大事因缘而来人间示现各种教化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人生死以成佛。佛教的大小乘、显密教,也都是教人生死以成佛。显教各宗,教人转识成智以成佛,禅宗教人即心成佛,密宗教人即身成佛,而净土宗则教人往生成佛。往生成佛的关键则在临终一念,必需一心不乱。   人生最后一念,至为重要,其力...

    吴立民

    |往生|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2/2240472011.html